急需2000至2010年重大的药品不良反应的事件,必须是我国的,药品可以是...
1、岁的市民张先生关注到一条新闻,央视报道称,2010年11月26日,在北京儿童用药安全国际论坛上,来自美国和英国的儿童专家,及全国近百位儿科学者 提醒,在儿童发热用药的选择上需慎用尼美舒利,该药对中枢神经和肝脏造成损伤的案例时常出现。
2、麦乐鸡事件: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双黄连事件 :2001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首次通报了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通报发布后,由于注射双黄连注射液而引发患者不良反应,甚至死亡事件屡屡发生。香丹事件:2009年3月,中山市三乡医院13名因使用香丹注射液而出现疑似不良反应的患者,当天2个小时内消除症状。
4、辛伐他汀国内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有关辛伐他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1447例,不良反应表现共计1868例次。
5、个例药品不良反应 新药监测期报告所有不良反应;其他国产药品,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报告所有不良反应;满5年,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境外发生的严重ADR 在境外发生严重ADR,药品生产企业填写《境外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6、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可能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上市5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
鳞状细胞癌简介
鳞状细胞癌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破坏范围广,能影响眼睑、眼球、眼眶、鼻窦及面部等区域,其转移特点与基底细胞癌不同,常常沿着淋巴组织扩散到邻近组织,如耳前和颌下淋巴结,乃至全身。
概述 涎腺的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或称表皮样癌(epidermoid carcinoma)是一种少见的涎腺癌,约占涎腺肿瘤的5%。涎腺的鳞状细胞癌组织来源尚不清楚,多数认为发生于涎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化生。有人用化学致癌物质DMBA使大鼠颌下腺先出现鳞状化生,随之则发生鳞状细胞癌。
这种癌症类型又称为肺癌鳞状细胞癌,其癌细胞形态类似鳞片,从显微镜下可见。癌细胞由正常细胞转化,其生长和分化速度异常加快。高分化鳞癌细胞分化程度接近正常细胞,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而低分化鳞癌细胞分化较差,发展速度快,恶性程度较高,未分化癌更甚。中分化鳞癌则介于两者之间。
我国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
欣弗事件 据了解,“欣弗”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10813,属于抗生素类药,适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多种感染。该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也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
自20世纪起,随着化学药品的问世及磺胺和青霉素的研制成功,制药业迎来了飞速发展。新型药品不断上市,药物种类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然而,由于经验和预防措施的不足,历史上出现了众多药害事件,导致了药源性疾病的流行。
但由于经验和防范不足,历史上连续发生过不少的药害事件,出现了大量的药源性疾病。
该事件的特点如下:频繁发生:我国药害事件发生频率较高,且影响范围广泛,涉及的人数多。多种类型:我国药害事件类型多样,包括制假售假、假药、过期药、药品质量问题等。严重后果:我国药害事件造成的后果严重,有些事件甚至会导致死亡、残疾等严重后果,对患者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国家药事会的主要职责包括研究药事管理现状并提供建议,制定药品遴选、采购、使用和评价制度,支持药物治疗相关指南的实施,促进药学服务体系和药师队伍的发展,以及处理重大药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