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薏苡附子败酱散介绍
1、薏苡附子败酱散为治疗肠痈的经验方。古之肠痈可包括今之急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 脓肿、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肛窦炎 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等。 皮肤疾病 :阳气虚损,湿滞血瘀,卫气不畅,营阴瘀阻,血败肉腐成皮肤疮。同秉金气,肺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
2、薏苡附子败酱散源于《金匮要略》,专治肠痈,而赤小豆当归散则针对目赤如鸠眼的病症。胡希恕先生强调,这两种方剂不仅能排脓,还适用于多种皮肤病,如顽固的牛皮癣。老师强调个体差异,用药量会根据实际病情调整。在治疗过程中,老师强调日常护理的重要性,尤其是瘙痒时,避免抓挠,以防止真菌感染。
3、大黄附子汤,温阳散寒,通便止痛。适用于寒结腹痛、便秘发热、手足冷等症状,以及多种急慢性疾病。当归散,养血清热安胎,快利恶露。适合孕妇及月经不调者,帮助调节身体。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适用于风湿、水肿等症状,治疗慢性疾病。
4、薏苡附子败酱散 【组方成分】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煎服方法】右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主治病证】排脓消肿,主治肠痈内已成脓。可用于急性阑尾炎脓肿已成,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腹部柔软,压痛不明显,并见面色苍白,脉弱等阳虚证候者。
5、阑尾周围脓肿中医诊断为“肠痈”,应属肠痈脓已成范畴。大黄牡丹汤及薏苡附子败酱散均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的经典方剂,《金匮要略》有言:“……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的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心典》:薏苡破毒肿,利肠胃为君;败酱一名苦菜,治暴热火疮,排脓破血为臣;附子则假其辛热以行郁滞之气尔。
薏苡附子败酱散见于枟金匮要略·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枠:“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薏苡附子败酱散,处方:薏苡仁30克,附子6克,败酱草15克。上药三味,杵为粗末。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薏苡附子败酱散能促进血液循环与组织修复,增强免疫调节功能,并且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对受损肠黏膜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3味药材组成,为治疗肠痈的传统经典方剂。
阑尾周围脓肿中医诊断为“肠痈”,应属肠痈脓已成范畴。大黄牡丹汤及薏苡附子败酱散均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的经典方剂,《金匮要略》有言:“……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源于《金匮要略》,专治肠痈,而赤小豆当归散则针对目赤如鸠眼的病症。胡希恕先生强调,这两种方剂不仅能排脓,还适用于多种皮肤病,如顽固的牛皮癣。老师强调个体差异,用药量会根据实际病情调整。在治疗过程中,老师强调日常护理的重要性,尤其是瘙痒时,避免抓挠,以防止真菌感染。
败酱的作用
黄花败酱,一种传统草药,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首先,它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功效,能够帮助身体排除毒素,对于治疗肠炎、痢疾和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尤为有效。在抗肿瘤方面,黄花败酱展现出了卓越的潜力,通过其抗菌、抗病毒特性,能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对肝脏也有保护作用,促进胆汁的正常排泄。
败酱还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和防止变性的特性。这可能与其含有的墩果酸有关,齐墩果酸已知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研究发现,败酱根的热水提取物对人子宫颈癌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达到100%,但对正常细胞则可能有促进增殖的影响。
《本草纲目》记载:败酱,因其擅长排脓破血,仲景治疗痈肿时常用,且古方中妇人科也常见。然而,尽管它是易得之物,后世却鲜有人识其功效,可能是因为缺乏慧眼识珠之人。《本草正义》则指出:败酱因其陈腐气息而得名。它具有清热、泄结、利水消肿和破瘀排脓的作用,适用于实热体质。
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败酱的药理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研究发现,败酱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菌和抗炎效果,能够有效抵抗多种细菌和炎症反应。此外,败酱还被发现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释名」苦菜、泽败、鹿肠、鹿首、马草。「气味」(根)苦、平、无毒。「主治」腹痈有脓。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共捣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产后恶露。
《金匮要略》名方,3味中药组成,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1、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3味药材组成,为治疗肠痈的传统经典方剂。具有健脾利湿、破血排脓的功效,目前该方及其加减方被广泛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
2、在最新理论基础上研发的国家新药“肉蔻四神丸”开创了“肠道同治理论”,全面、科学的治疗机理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患有结肠炎的病人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每日进餐定时定量不过饱;若有条件,最好少量多餐,每天5-7餐。
3、《4》肺痈: 白石榴花7朵,夏枯草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7日 《5》慢性痢疾: 白石榴花18克,水煎,分3次饭前服,连用3日。
4、古方早已用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方)治疗肠痈。现代在此方基础上加减,配用清热凉血药等,加强消炎作用,治疗阑尾周围炎和阑尾脓肿,效果较好,方如肠痈方。 此外,也治痈肿(配紫花地丁)、热泻(配金银花、黄芩等)。 使用注意:过量服用败酱草有时会引起头昏、恶心和白细胞数暂时性减少等反应。 用量:9~30g。
5、在临床上,四神丸通常用于治疗因肾阳不足所导致的经常腹泻、肠鸣腹胀、五更溏泻、吃的少不消化、经常腹泻不止、面部发黄、四肢发冷等症状。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效果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