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 壮族 药线 药捻 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白癜风 壮医药线点灸试题

小景景 小景景 发表于2024-09-09 05:08:52 浏览8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不宜用作壮医药线点灸火源的是

如果使用明火会灼烧皮肤,所以不宜用明火。壮医药线点灸法功效有温经散寒,祛风止痒,行气活血,祛瘀消肿,宣痹止痛。

黄瑾明编著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和《壮医药线点灸临床治验录》则是壮医教育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作为全国最早的一批壮医教材,它们在传承和推广壮医技术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清代《柳城县志》指出 : 病者服药,不尽限于仲景叔和 , 间有用一二味草药奇验者。其他针灸之术 , 以妇人尤为擅长。 著名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其主要传人就是清末民初的柳江女壮医楷覃氏。对壮医药的消极影晌在政治上,土司制度是 以夷制夷 的民族压迫政策的产物。土宫是封建王朝封赐而独霸一方的统治者。

以下哪项不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主要特点()

壮医药线点灸法,又称壮医药线灸,是流传于广西壮族的一种民间疗法,是利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芝麻卷制成药线,再放入名贵药物溶液中浸泡加工,然后点燃线头,直接施灸于患者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疏通气道、谷道、水道,调节龙路、火路气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灸法。

著名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其主要传人就是清末民初的柳江女壮医楷覃氏。对壮医药的消极影晌在政治上,土司制度是 以夷制夷 的民族压迫政策的产物。土宫是封建王朝封赐而独霸一方的统治者。

清代《柳城县志》指出,壮医药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医学体系,草药疗法和针灸术在民间也有广泛应用,比如著名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其传承人楷覃氏就来自柳江地区。综上所述,土司制度为壮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推动了壮医药技术的传承和创新,使之在壮族地区得以发扬光大。

宋宁使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取体穴: 三阴交、足三里、承山、关元、中极、脐周四穴( 壮医特定穴,神阙旁开 5 寸,上下左右各一穴)、梅花穴(壮医特定穴,于疼痛处取之,无疼痛不取此穴)。实证加灸合谷、太冲,虚证加灸太溪、复溜。同时取耳穴:子宫、内分泌、交感、肾、皮质下。

病因证治:近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基本治法渐趋一致,认为内因由肝脾病变、湿热蕴结,外因乃外感毒邪所致,治疗不外清肝健脾化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法,龙胆泻肝汤为传统治疗本病行之有效的方剂。 但也有多种不同观点。

药线灸操作方法

1、药捻灸是一种源于药线灸的疗法,其特色在于使用绵纸包裹药末,搓成细条,剪成小段后点燃,直接在穴位区域进行施灸。这种独特的技术源自清代赵学敏的著作《本草纲目拾遗》,其中提及的蓬莱火就是一个具体的药捻灸实例。

2、首先,取生川草乌、白芷、乳香、没药、黄连、苍术、千年健各10克,蜈蚣、全虫、细辛、甲珠各9克,共研成细末,然后选取86克作为基础材料。其次,加入雄黄15克,樟脑片3克,麝香3克,火硝120克,硫磺40克,将这些成分研磨至极细,再加入适量的粘合剂和水,混合搓成细条,最后阴干备用。

3、另一种药线制备方法是使用陈年纺车线和中药粉末,如雄黄、沉香等。在端午节时将药末和线一起研磨,密封保存一月后方可使用。七星艾线灸则需要七星剑、大风艾和苎麻线。将这些材料浸入95%乙醇中密封两周后备用。

4、对于麝绳药捻,有两种使用方式:直接灸,用点燃的药捻在选定穴位点灸,每穴1-2次;或隔胶布灸,先贴好胶布后进行点灸,直到患者感到灼热感停止,每日一次,疗程为7-10次。线状药捻的灸法是点燃药捻,沿着经络路径或在病灶处每1寸灼烧一次,直到完成。

5、【操作方法】 药线点灸疗法的材料 药线点灸疗法的材料是药线,是用苎麻搓成并经过贵重药物溶液浸泡加工制成的。药线每条长30cm,每10条扎成1束。

壮族医学壮医专著

1、黄瑾明编著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和《壮医药线点灸临床治验录》则是壮医教育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作为全国最早的一批壮医教材,它们在传承和推广壮医技术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2、《壮医药学概论》是一本详细探讨壮医药学的著作,由庞宇舟、林辰和黄冬玲三位作者共同主编。全书共分为八章,内容涵盖了丰富的学术领域。首先,它阐述了壮族社会历史背景与壮医药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历史人文地理如何影响了壮医药的发展。

3、覃保霖,一位出身于1922年的壮族男性,出生于广西柳州市,传承着丰富的壮医世家传统。他曾在中南军政大学文教研究班接受教育,如今在医学领域担任要职,担任柳州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的壮医副主任医师,并且是广西民族医药协会的副会长。

4、在编纂过程中,教材参考了诸如《中国壮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等权威著作,内容涵盖壮医学的阴阳理论、三气同步与三道两路理念,对人体生理的理解,病因病机理论,以及养生与治疗原则等关键部分,旨在为壮医本科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5、年7月,庞宇舟转至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研究所,担任壮医本科系列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并在《壮医药学概论》一书中担任副主编。他的研究重点聚焦于壮医药和瑶医药,对这两种传统医药有着丰富的研究。

6、壮族先民最早创用针刺疗法 1985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广西武鸣县马头乡西周末年古墓中出土了两枚青铜浅刺针。经考证认为是二枚浅刺用的医疗用针。其锋微细,与古人对“微针”描述是一致的。广西“微针”是迄今为止在我国范围内唯一见诸报道的、年代最早的“微针”。

神奇的民间医药“壮医”

据悉,壮医与传统的中医相似,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地域性和民族性,药材采自本地的深山中,治疗方法以壮族的目诊、药线点灸、药物竹罐拔罐等为主,几乎没有文字记载,全靠口授心传。壮医在东南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壮医,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医学体系,早在唐宋时期(公元618--1279年)的医药文献中,就已收录了部分岭南地区的解毒和治瘴气的药方,这在医书分类中体现为“岭南方”,标志着壮族医药在传统中华医学中的独特地位初步确立。

壮族民间医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古朴的理论和确切的疗效,其诊疗技法丰富多样,验方秘方数量众多。壮医药以其独特的民族形式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在民间广泛流传。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是壮医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壮医除了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广西各地方志中有记载外,尚开办有地方医药教育机构,出现了不少壮族医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