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皮肤瘙痒分为5类,针对不同证型,可选用这些中成药治疗
《丹溪心法》曰:“诸痒为虚,血不荣于肌腠,所以痒也。”血虚多见于年老患者,秋冬季节易发,常见症状有皮肤干燥、脱屑、苔藓样变,多伴有血虚证;舌质淡、苔少、脉沉细或缓,如慢性皮炎。血热 《临证指南医案·疮疡》指出:“血热风动,肤痒。”说明瘙痒与热的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风邪是自然界六淫邪气之一(其他五种邪气分别为寒、暑、湿、燥、热),风邪具有向上、发散的特点,属于阳邪,而风邪致病,首先伤表卫,客于肌肤则为瘙痒,故此瘙痒性皮肤病的病位也都是在体表。
中医学上常辩证分为风热侵袭、血虚肝旺、风寒袭表、湿热下注等证型,可分别予以疏风清热、温经散寒、滋阴养血、清热利湿等治疗方法。其中饮食调理和精神调节对促进病情的恢复和减少复发均有作用。风寒外袭的患者瘙痒常见于腿部和背部,多发于冬季,或是睡觉前脱衣服皮肤温度突然下降也易发作。
脾胃病针灸取穴一览表
[处方]中脘、肓俞、天枢、足三里。[做法]先针中脘、肓俞可立止疼痛,再针足三里、天枢留针15分钟(不可过长)。每5分钟轻缓行针一次,出针时缓慢捻转出针,即按针孔,揉按片刻。针后可艾卷温和灸中脘穴10分钟,每隔一日针灸一次,7~10次为1疗程。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前下方。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可用于治疗脾胃方面的病证。胃痛针灸具 体操 作 脾胃虚弱:以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按为主症。治疗上以灸法为主,针刺用补法。取穴上加神阙、气海、关元温中散寒。胃阴不足:以胃脘部灼痛,饥不欲食为主。
大包穴属脾之大络,脾为中土,灌溉四旁,主四肢肌肉,总统全身阴阳诸经,故取之可治疗全身疼痛。大包穴位于侧胸部,近于肺脏,故可治疗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大包穴总管阴阳诸经之络,能治全身络脉疾病,但后世多用于治疗胸胁及脾胃疾患,有理气活络之功。
灸法:取穴中脘、足三里、神阙、胃俞、脾俞等。用艾条或隔姜灸,日1次。耳针:取交感、神门、肺、胃配十二指肠等穴。每次选2~3穴,隔日1次。按摩能治疗脾气虚弱 按摩腹部有助调理脾胃,加强运化。如有大便干燥的人,可以顺时针方向揉肚子,如果是大便溏稀,可以逆时针方向按揉肚子。
具有宁心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呕、宽胸理气等作用。公孙穴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前下方。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可用于治疗脾胃方面的病证。“公孙冲脉胃心胸,阴维内关下总同。”说明了内关和公孙相配可用于治疗胃、心、胸方面的疾病。
脾胃失调需要用什么药物治疗?
脾胃作为人体的两大器官,对人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脾胃失调就可以用一些调理脾胃的中成药,比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人参健脾丸、保和丸、金佛止痛丸等等,都有健脾补胃的功效。
主要功效和适应症:归脾丸从字面上理解就是 治疗心脾两虚并补充气血的药物 ,它的主要功效集中在五个方面。1)归脾丸可以健脾养心且 适用于心脾两虚患者 。心脾两虚患者容易失眠且脾胃功能失调,此时服用归脾丸可以调心养血和治疗心脾,凝血固本的同时可以补脾胃之气。
一般可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恶心、呕吐、饮食不佳、便溏等症状;补中益气丸,主要由白术、当归、党参、柴胡等成分组成,平时能起到补中、壮阳、解郁的作用,对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减少、神疲乏力、四肢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四君子汤,由人参、甘草、茯苓、白术等成分组成。
第一:脾胃失调的原因有很多。由于气虚引起的常见的疾病有,胃痛,痞满,泄泻,腹胀等,常用方有,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等方式均可调理脾胃问题。第二:体内阴寒也会引起脾胃问题。因脾胃阳虚引起的常见疾病有,胃疼,痞满,泄泻,腹痛,鼓胀,呕吐,水肿等病。
第一,饮食最为关键,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要吃一些寒凉的食物,或者是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油炸,生冷,坚硬的食物等等。第二,对于脾胃不调的患者可以选择一些中药来进行调理,在临床上调理脾胃的中药,比如木香,砂仁,茯苓,山药,薏苡仁,白芨等药物都是有较好的调理脾胃的作用。
脾虚怎么调理
1、脾虚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用药等方法进行调理。调整饮食 脾虚患者大多有消化不良情况,患者可以适当食用山药、萝卜、冬瓜、红薯、芹菜、鲫鱼、蚕豆、香菇等食物促进消化,同时也可多食用新鲜水果。
2、临床上并没有调理脾胃虚弱最快的方法,患者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调理:食疗。患者想要调理脾胃虚弱一般可以通过食疗进行治疗,比如花生、山药等。此类食物具有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等功效,患者适量摄入可以改善脾胃功能虚弱的症状。针灸疗法。适当针灸也可以将胃养好。
3、吃完橘子后的皮不要扔掉,把橘子皮切成碎小的细末状用糖泡着,在跟面粉放一起做成糕点,开胃,减少腹泻,提高自己的免疫能力,防止感冒的发生。
4、脾虚怎么调理食补呀?巳时养脾,脾好消化 上午9-11时,这是脾经当值的时段。此时太阴脾经最旺盛 ,是脾脏最活跃的时间。